“离经叛道”的“远读”在计算人文新时代应该何为?

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把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专注于复杂和特出的单个作品,从而进行宏观的历史性和修辞学解读——这是“离经叛道”的文学批评家、斯坦福大学文学实验室的创办人弗朗哥·莫雷蒂提出的一种他称之为“远读”(Distantreading)的批评哲学和方法。那么,在人文计算时代,“远读”有过怎样的作为?在计算人文新时代,“远读”应该怎样发展?南京农业大学的黄水清团队在论文《计算人文的发展及展望》(《科技情报研究》2021 年 10 月)中作出了阐述。

该论文认为,“远读”因其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方法为文学作品的评论和解读带来了更加全面的视角和更加客观的佐证,从而促进了数字文学的研究。论文指出,随着计算人文新时代的到来,“远读”需要转向发现和回答真正具有深度的人文学科领域内的问题,更多地关注文本的内在含义和价值。

“远读”作为批评的一种方向

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的“远读”是将原本需要通过品读进行研究的著作作为数据交由计算机来处理。莫雷蒂曾将他的 10 篇论文以《远读》为题结集出版。在这些文章中,他着力改变人们一直以来谈论文学的方式:比如,把 1740 年和 1850 年间出版的 7000 本英国小说的标题输入应用程序,来研究短标题为何更吸引人,形容词为何不出现在吸血鬼和海盗故事的标题里;把侦探小说的线索发展画成树形图表;绘制各种题材的小说如何在出版市场上各领风骚的图画。

“远读”曾遭受过猛烈的批评,最有代表性的指责来自耶鲁大学教授、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Bloom),他称“远读”是一种“荒谬的理论”,因为它把文学当作社会学视野下的文学史研究材料,而并不真的意在理解作品的含义,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但即便在文学领域也受到了赞赏,小说家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Franzen)说“远读”“可能是文学经典的解放者,让经典回到当时被写作的那个语境里让人阅读”。还说,“远读”会是将来批评的一种方向。

“远读”在人文计算时代的应用

诚如弗兰岑所言,“远读”逐渐发展成为“批评的一种方向”。由于“远读”较之传统研究“近读”在面对同样的文本内容时,可以得到更为客观量化的研究结论,它演变成了人文领域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论文《计算人文的发展及展望》对“远读”在人文计算时代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随着文本标注内容的进一步细化,“远读”视角下的数字文学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方法为文学作品的评论和解读带来了更加全面的视角和更加客观的佐证。在充分发挥 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主题模型等文本主题挖掘方法功能的基础上,研究者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语言材料,帮助开展各类文学批评和对比研究。如以主题词为对象的相关研究中,有研究者通过主题分类模型和主题聚类分析,对古典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戏剧、全唐诗进行了主题词角度的对比研究。最新的成果还包括围绕文本挖掘和基于词语分布的统计分析。此外,面向古代典籍的研究也在各类数据分析新技术的助力下焕发出新活力。

“远读”在计算人文新时代需要转变

当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基础和更便捷的技术支持,人文计算回归到以人文为对象、研究人文学科的问题、突出人文科学属性,不再仅仅是工具、方法,而已成长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进入计算人文的新阶段时,作为批评哲学和研究方法的“远读”也需要随之转变。

论文写道,运用“远读”方法,“通过简单的计量数据比较,就可以发现莎士比亚、乔伊斯等文豪在词汇量上与一般作家的显著区别,从而对两位文豪的文学素养、作品价值得出初浅的结论”,“还能对两位文豪的作品得出更多的量化分析结果,如词汇量在所有书籍中的分布,与作家创作时间的关联,以及词汇本身的语言风格和类型等”。但论文指出:“仅有这些,人文科学从中并未获得太大的收益。计算人文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发现和回答真正具有深度的人文学科领域内的问题,这需要研究者兼备人文领域的深耕经验以及对计算技术的熟练掌握。”

“远读”应更多地关注文本的内在含义和价值

基于“计算人文”的新框架,论文对“远读”如何“发现和回答真正具有深度的人文学科领域内的问题”提出了展望。论文写道:

以计算文学为例,基于计量的“远读”方法,在面向文本内容时,能够获取对原有作品的另类解读,关注其语言风格、修辞风格,以及基于内容的引用、出处,进行版本的对比等。较之简单的以词语为目的的计量分析,以文本内容为计量分析目标能够发现更深层次的语义关联,解析隐藏在文本内容中的语义、语用规律,从而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加丰富的解读,使得“远读”研究不拘于数字,而能更多地关注文学作品的内在含义和价值。

“远读”关注文学作品的内在含义和价值,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着是对布鲁姆的正面回应。研究人员(黄水清、刘浏和王东波)在论文中指出,随着相关方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统计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工具的使用门槛不断降低,人文学科研究者可以更加从容地使用“远读”等方法,解决文学乃至人文学科自身关注的问题。【数字叙事 维此】

有问题和想法?与数字诗人讨论、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意见。

赞赏
本文系数字叙事原创(编译)内容,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商业目的,非商业转载须注明来源并加回链。

1条评论

  1. […] “远读”关注文学作品的内在含义和价值,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着是对布鲁姆的正面回应。研究人员(黄水清、刘浏和王东波)在论文中指出,随着相关方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统计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工具的使用门槛不断降低,人文学科研究者可以更加从容地使用“远读”等方法,解决文学乃至人文学科自身关注的问题。【本文最初发布于数字叙事】 […]

订阅

受欢迎的

相关文章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