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朝斌:互动化是我比较热衷的形式

“互动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全新的解读手段”,这一手段为黄朝斌的创作指明了方向。在《影像的重现——互动影像创作随感》一文中,黄朝斌谈了两部作品《看不见的风景》和《城市纪念碑》的创作,称它们为一种实验,说:“假如……能够刺激我们对于空间的诠释以及视觉与身体互动的自觉,这便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以下是这篇文章的内容:

在我的创作中,互动化总是我比较热衷的形式,这或许源于科技的力量和我个人的激情,以及本人对游戏的热爱。

从题材上讲,都市的生活总是我不断关注的对象。每天,我们都在体验着这个纷繁复杂的城市给我们带来的悸动。“城市——将诠释传统主题移植到新兴商业城市中,并且透过这些主题景观的空间重新提供了对人类生存阐释的可能性。”随着都市化进程步伐越来越快,都市本身作为各种社会文化的集聚之地成了时代情绪的风向标。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其特定的生活境遇使其心理更趋复杂化,这使得我在创作时不自觉地陷入了其中。

《看不见的风景》可以说是我进行互动形式创作的一次尝试。在这个作品中,“看不见”其实是表象,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作品的创作过程是这样的:我沿着武汉的环线公交车线路拍摄了某一天的街道情景,播放的时候通过电脑程序隐藏,这样,观众看到的只是空白的屏幕。然后通过连接电脑的摄像头摄取观众的运动影像作为一个类似于遮罩的窗口。这个世界最终通过敏捷的动作被打开,使我们得以窥视到里面的世界——一个生命机体的街道。我以为,街道作为城市的寄生物,寄寓在城市的腹中,养育并激活了城市,城市也因街道而变成了一个有机体。每天穿行在街道上的人们过着或世俗或时尚的生活,同时也承受着城市的噪音和巨大的污染,制造出各类的商品和无休止的消费。忙碌的上班族、无聊的闲逛者和流浪汉在我们城市中永不落幕。这一切通过观众的介入会表达得更加深刻,而且观众影像运动的随机图形也增添了许多互动乐趣和心理暗示。

袁晓舫老师在武汉策划了一个媒体艺术家参加的名为“无域之城”的展览,于是,便有了我的《城市纪念碑》这个作品。它是我对于城市题材探索的一种延续。在这个作品中,我做了一个类似于纪念碑形式的短时间建筑动画,当观众经过这个视频前面时,这个雄伟的建筑便轰然倒塌,如此周而复始。作品将显露的画面用隐喻性的思考贯穿在互动的进程中,因此无需任何的传统叙述形式。以我对这个方案的理解,在规划好的良好的城市中,生活区、工厂、学校、商场一旦被固定下来,人们便只能在这几个固定的框架中穿梭,这样日复一日,毫无悬念,单调乏味。然而作为现代都市,它又理应是开阔的,无限延伸的,充满着机会与际遇。因此我们不应该在这种精确的类似于监狱和仓库式的几何图式中被禁锢,它应该被不断地更新。

毋庸置疑,科技因素对于热衷于交互形式的艺术创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互动艺术家很清楚电脑系统与人类控制之间存在的对立和依存关系,这一关系在互动艺术作品中都会反映出来。”互动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全新的解读手段,这为我的创作指明了方向。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艺术家已经没有权力了,因为传统艺术学院并不教科技,使得他们不能利用科技方法来创作,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所以我权且把它叫做一种实验。当然,我并不想把它仅看作是一个视觉的游戏,即使这些作品没有太多严肃的诉求,但假如它能够吸引大家的目光,引起大家的好奇,能够刺激我们对于空间的诠释以及视觉与身体互动的自觉,这便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黄朝斌,男,2008 年湖北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动画系。)

有问题和想法?与数字诗人讨论、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意见。

赞赏
小即
小即
继续
本文系数字叙事原创(编译)内容,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商业目的,非商业转载须注明来源并加回链。

订阅

受欢迎的

相关文章
Related